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拔:拉出;诸:同“之于”;登:加上;衽席:床席。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。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。
出处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á zhū shuǐ huǒ,dēng yú rèn xí
注音ㄅㄚˊ ㄓㄨ ㄕㄨㄟˇ ㄏㄨㄛˇ,ㄉㄥ ㄩˊ ㄖㄣˋ ㄒ一ˊ
繁体拔諸水火,登於衽席
感情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是褒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为别人解困。
近义词出于水火,登之衽席
反义词祸国殃民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度日如岁(意思解释)
- 酒囊饭袋(意思解释)
- 枝对叶比(意思解释)
- 当仁不让(意思解释)
- 算无遗策(意思解释)
- 牛口之下(意思解释)
- 举贤任能(意思解释)
- 止沸益薪(意思解释)
- 庖丁解牛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花拳绣腿(意思解释)
- 刀光剑影(意思解释)
- 诈奸不及(意思解释)
- 女扮男装(意思解释)
- 胡子拉碴(意思解释)
- 恐后争先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平地一声雷(意思解释)
- 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(意思解释)
- 不在话下(意思解释)
- 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壮心不已(意思解释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释)
- 聪明伶俐(意思解释)
- 发人深思(意思解释)
- 除恶务本(意思解释)
- 善自为谋(意思解释)
- 高步通衢(意思解释)
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万众一心 | 千万人一条心。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。 |
物腐虫生 |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。比喻祸患的发生,总有内部的原因。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,别人才能乘机打击。 |
存而不议 | 存:保留;议:讨论。指把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讨论。 |
天涯海角 | 天的边缘;海的尽头。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极远。涯:边。 |
鸿鹄将至 | 鸿鹄:天鹅。指学习不专心。现表示将有所得。 |
安于现状 | 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 |
言而无信 | 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夫唱妇随 | 唱:原为“倡”;即倡议;提出某种意见。丈夫说什么;妻子也跟着说什么。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。形容夫妻和睦。 |
极重不反 | 同“极重难返”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风俗人情 |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。 |
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。指事势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铁树开花 |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。铁树:也叫苏钱;常绿乔木;好多年才开一次花。 |
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画地为牢,议不入 |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分门别类 | 门:类;别:区别。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。 |
风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同“风情月思”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 |
超然物外 | 超然:脱离;不介入;物:客观世界。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 |
草满囹圄 | 监狱里长满了草。比喻政治清明,犯罪的人极少。 |
精明强干 | 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甘拜下风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认不如对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
大起大落 |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变化大。 |
现实主义 | 注重事实或现实,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