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途失偶的成语故事


迷途失偶

拼音mí tú shī ǒu

基本解释迷途:迷失道路;偶:伴侣。迷失了道路,丢失了朋友。指遭到不幸或陷于孤独。

出处南朝·宋·颜延之《庭诰文》:“慌若迷途失偶,黡如深夜撤烛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迷途失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迷途失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新仇旧恨 唐 韩偓《三月》:“新愁旧恨真无奈,须就邻家瓮底眠。”
过五关,斩六将
歇斯底里 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
凿壁借光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补卒,秣马利兵,修陈固列。”
敏而好学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青云直上 南朝 齐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度白雪以方絜,干青云而直上。”
作壁上观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”